- 自然界的“解毒大師”中誰最強?
- 本站編輯:幫幫拜思特發(fā)布日期:2020-12-16 14:41 瀏覽次數:
對于動物來說,還有什么武器能比毒液還要來得高效呢?在毒液的幫助下,那些有著毒液的掠食者,例如蛇、蝎子和水母等,它們不僅能輕易地制服體型相當的獵物或者其他競爭者,還能解決體型比它們大得多的動物。但是,這些毒物并非無敵,它們的毒液對一些動物的作用就像是電流遇上橡膠,作用甚微。在進一步了解那些不怕毒液的動物之前,我們先來稍微了解一下毒液的特性,或許這樣,我們才能知道“抗毒”其實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能力。
毒液是毒素的大家族
大自然有超過600種毒蛇、25種毒蝎以及其他多種毒物,不過它們的毒液可以分為4種毒素。這4種毒素分別是:壞死毒素、肌肉毒素、細胞毒素和神經毒素。
壞死毒素是一種能引起細胞非正常死亡的毒素,不過由于它僅作用于被毒液注射附近的皮膚組織,所以壞死毒素很少危及生命。即使在那些跟壞死毒素有關的致死案例中,死因更有可能是組織壞死所導致的過敏、感染,亦或是其他。被誤認為能毒死人類的棕色影遁蛛的毒素就屬于壞死毒素,如果一個人被棕色影遁蛛給咬了,并注入毒素,被咬的區(qū)域會形成壞疽,進而感染,如果不做手術就有較大的死亡風險。
細胞毒素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毒素,它也能殺死細胞。跟壞死毒素不同的是,它能隨血液流動,并具有自己的靶子。例如細胞毒素中的心臟毒素,它能專門破壞心臟肌肉細胞,從而阻止心臟肌肉收縮,導致心臟不規(guī)律跳動甚至停止;再如另一種叫做血液毒素的細胞毒素,它能破壞紅細胞并引起血液凝結,使血液無法流動,從而導致死亡。
神經毒素可以說是最為致命的毒素之一。這種毒素直接作用于大腦神經,導致神經系統(tǒng)功能紊亂,甚至是癱瘓。神經毒素有許多種,而且它們對神經系統(tǒng)的破壞是有選擇性的。例如α-神經毒素主要作用于煙堿乙酰膽堿受體,這種神經毒素能模擬乙酰膽堿分子的形狀(乙酰膽堿是一種極為重要的神經遞質,具有信息傳遞、喚醒、注意和學習等重要功能),然后“霸占”本該屬于乙酰膽堿的受體,使乙酰膽堿無法流動,從而癱瘓神經;又例如樹突毒素能直接阻止神經元通過細胞膜進行正常的正負離子交換,抑制神經元信息的傳遞,從而使神經麻痹。
在對毒液有了一些了解之后,就不得不提到毒液大師——蛇。一些動物的毒液里往往只含有一種或兩種毒素,而蛇的毒液卻含有至少3種毒素,在這3種毒素下面,甚至還有許多種“子毒素”,其中致命的毒素太多,難以被“對癥下藥”,這也是為什么蛇毒至今對醫(yī)生來說依然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所以對于下面出場的不怕毒液的動物,文章將主要通過展示它們對蛇毒的免疫,來表現它們抗毒能力之高。
可愛的外表下具有強大的能力
貓鼬是一種臉和身子都有些長的哺乳動物,體長為24~58厘米,它耳朵小而圓,四肢較短。不同的貓鼬具有不同的顏色,有的毛色是棕色的,有的是灰色,甚至還有的是橘黃色的……貓鼬原來只是南歐、非洲和亞洲的物種,如今它已“跑向”世界各地。貓鼬不僅披著難以被蛇咬穿的厚實外皮,它還有著發(fā)生了基因突變的乙酰膽堿受體,這種乙酰膽堿受體能識別出α-神經毒素“冒充”的乙酰膽堿,只跟真正的乙酰膽堿結合,從而達到抗蛇毒的目的。這兩種武器使得貓鼬無懼絕大多數毒蛇,甚至是眼鏡蛇。
另一位可愛的抗毒液動物是一種鼠類,叫做蚱蜢鼠。蚱蜢鼠是北美洲特有的動物,體長8.9~12.7厘米,尾巴長2.5~6.4厘米。蚱蜢鼠不僅以蚱蜢等昆蟲為食,還以蜘蛛、蝎子、甚至是其他鼠類為食。蝎子的毒液也是由多種毒素混合而成,它會破壞動物的感覺系統(tǒng),并引起巨大的疼痛。但蚱蜢鼠的感覺神經元在與蝎子的生存競爭中發(fā)生了進化,能夠分泌一種特殊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可以把蝎子毒“屏蔽”在感覺神經元之外,進而保護神經元免受毒液的侵害。并且這種蛋白質還有強大的止痛效果,以致于蚱蜢鼠被蝎子叮咬時幾乎感覺不到任何疼痛。
除了上述動物,還有蜜獾(人送外號“平頭哥”)、小丑魚和王蛇等動物,它們也都是不怕毒液的。
鰻魚與棱皮海龜
陸地上有抗毒液動物,海洋里也不遑多讓。
海蛇的毒性一點也不比陸地上的蛇要小。海蛇毒液由神經毒素、肌肉毒素和腎毒素等組成。不過,同陸地上一樣,總有海洋動物不怕蛇毒,其中就包括了鰻魚。鰻魚身體修長,常被誤認為是海蛇,其實鰻魚往往是某些海蛇的“心頭之好”。不過,好在鰻魚對這些海蛇的蛇毒具有較高抗性。科學家通過對照實驗得出,這很可能是鰻魚適應的結果,因為鰻魚只對那些專門以鰻魚為食的海蛇的毒液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來到了海里,我們就不得不提另一位帶有劇毒的動物——箱型水母。箱型水母被稱為“世界上最毒的生物”,箱型水母每條觸手上大約有5000個“小毒刺”,小毒刺里裝有神經毒素,被箱型水母蜇的人會感覺到刺痛,如果毒素劑量足夠,被蜇的人還會心臟衰竭而死。不過專門以箱型水母為食的棱皮海龜可不怕它們的毒素。